TiBE 台北國際書展 2024.2.20-25

回首台菜60年 詹宏志:媽媽的味道與台灣人的創意

2023年02月04日 /

台北國際書展第5天(2月4日),詹宏志在主題廣場發表新書《舊日廚房》。本書內容講述自己嘗試重做童年的媽媽家常菜、妻子拿手的江浙菜;他也從成長記憶中,總結台灣人獨有的料理文化。詹宏志說,「台菜」融合了本省、外省、原住民和許多外國口味與食材,是一個模糊、多元的飲食基因庫。


詹宏志出生於基隆農村。他回憶,即便自幼家貧,但媽媽總能從路邊和田裡就地取材,變出韭菜炒豆乾、清炒空心菜⋯⋯等各式的美食。而媽媽的廚房裡,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薑絲赤肉湯。


詹宏志說,薑絲赤肉湯是「媽媽的藥方」。只要孩子生病感冒,媽媽就會到市場和豬肉攤販討價還價,買來100公克里肌肉,加入辛辣的薑,喝完後擦擦一身汗,睡一覺病就好了。詹宏志指出,大學到台北讀書,才在夜市再次遇到薑絲赤肉湯,但都是熬過的高湯,兒時農村的那味薑已被蓋掉了:「濕冷的基隆,每個家庭都曾有這碗去寒的薑味。」


詹宏志還回憶起外省菜在地化的奇妙過程:「本省人種田不吃牛,外省籍姨丈讓我第一次吃到蔥爆牛肉,」而美援送來大量麵粉後,原本只有米的台灣才開始流行麵食。這些外省元素和特定時代背景,融合出了專屬台灣的味道:「高中去麵攤看到的『外省麵』上面放一撮肉臊,那是台灣人自己發明的;兒所謂真正的『四川牛肉麵』肉其實是切碎的!」詹宏志說,整碗「大塊牛肉」的台式牛肉麵,源自台灣人對富裕的嚮往,當年牛肉麵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崇高,是「如果我中了愛國獎券,就去吃一碗」的奢侈品。


從媽媽的「經濟菜系」到台灣人創意無限的菜色發明,詹宏志總結:台菜無法等於閩菜或浙菜、粵菜,而是「移民、殖民、難民、原住民和新住民」攜手開發出的豐富食譜基因庫。「它是一整套語言,有基本工法、有特定食材架構。但它可以任意搭配扭曲,創作出千變萬化的佳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