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 台北國際書展 2025.2.4-9

法國作家黃金陣容

2022年05月23日 /

 

 

© Fabrice Picard

1.艾曼紐.勒帕吉Emmanuel Lepage
● 漫畫家

1966年生於法國布列塔尼聖布利厄,為法國知名漫畫家、插畫家、漫畫編劇,其作品不僅在歐洲廣為流傳,在美國亦有相當知名度。勒帕吉從15歲開始師事漫畫家Jean-Claude Foumier(Spirou的作者之一),同時修習建築相關課程。1983年起就在法蘭西西部報發表作品,且為布列塔尼多種刊物、雜誌畫插畫,自此展開了他不凡的創作生涯。勒帕吉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及冒險精神的創作者,他四處旅遊,走訪了很多地方,建立了屬於他自己風格的色彩,並將之運用於其虛構創作以及紀實漫畫裡。其創作在法國或在國際上獲獎無數,比如最近的2018年布洛瓦漫畫節的Grand BOUM。更別說像是《革命之路》、《無罪之地》、《那年春天在車諾比》、《皎潔之月》、《尤里西斯的旅程》或是《Ar-Men地獄的地獄》,都分別獲得了重要獎項肯定且廣受好評。

 

© Alain Bujak

2.史蒂芬˙拉維瓦(Stéphane Levallois,又譯為史蒂芬˙勒窪諾瓦)
● 漫畫家

197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畢業於巴黎培寧根高等圖像藝術學院(École supérieure d'arts graphiques Penninghen),師事波蘭籍設計大師Roman Cieslewicz,為法國漫畫作者/電影人/廣告導演。已出版十部漫畫作品,包括《方舟》(The Ark)、《奧茲》(Oz)、《鱷魚鱷魚》(Croc Croc)、《消失的維納斯:奧塞美術館狂想曲》(Les disparues d’Orsay)等。除了漫畫之外,他也從事廣告平面設計,曾與LV、卡地亞、軒尼詩等大廠牌合作;電影角色設定如2014《X戰警:未來昔日》、2012《普羅米修斯》等,此外也也與多位電影導演合作,《黑店狂想曲》導演馬克.卡羅(Marc Caro)、《玩命快遞》導演路易斯.賴托瑞(Louis Leterrier)、《迷幻死藤水》導演尚‧庫南(Jan Kounen),及香港導演王家衛等,是個跨領域多觸角的創作者。

 

© Mathieu Zazzo

 3.巴斯提昂.維衛斯(Bastien Vivès
● 漫畫家

漫畫家,10歲開始練習人體模特兒素描,畢業於法國歌布林視覺學院,主修應用藝術、平面設計以及電影動畫。25歲以作品《氯的滋味》獲得2009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最佳新人獎,三年後,作品《波麗娜》又獲得2012年評論人與新聞人協會(ACBD)年度評論大獎,並被改編為電影。2013-2019年,與友人巴拉克(Balak)、麥可˙桑拉維(Michaël Sanlaville)共同創作Lastman──一部受到日漫影響的法國漫畫,共有12冊。Lastman於2015年獲得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最佳系列漫畫獎。2016年被改編為遊戲與動畫,並在France 4以及Netflix播出。近期出版的作品《暗影之海Océan noir》則重新詮釋了雨果˙帕特筆下的經典人物科多˙馬提斯。

 

© Alain Bujak

4.大衛.普魯東(David Prudhomme
● 漫畫家

生於1969年,畢業於安古蘭美術學校。為法國漫畫家,亦從事插畫及音樂創作。曾獲得安古蘭漫畫節、聖馬羅漫畫節及摩納漫畫節的大獎。

1992年以《妮朧的秘密 Ninon Secrete》出道,這系列從1992到2004共出版六冊。2009的作品《Rebetiko(Les Mauvais Herb)》:這部描寫希臘地下革命人士,迎接出獄同志,喝歌跳 舞喝酒開懷及抑鬱的一天;被《閱讀 Lire》雜誌選為年度最佳圖像小說。 2012,他為羅浮宮創作了《穿越羅浮宮》。 2021年,他創作了《天空的品音Du bruit dans le ciel》,被法國世界報選為年度最佳漫畫之一。

 

5.史蒂芬黑雨 (Stephane Heuet)
● 漫畫家

史蒂芬.黑雨於1957年出生在法國布列塔尼。他曾於印度洋擔任八年的水手,而後成為廣告藝術總監。三十五歲那年,他邂逅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深受這部作品中豐富的繪畫與文化元素、哲思內容、「美好年代」的重現以及幽默的敘事手法吸引,便著手將之改編為漫畫。《追憶似水年華》漫畫系列從1998年首度出版,目前已改編《在斯萬家那邊》及《在少女倩影下》兩部作品,並出版為八冊單行本及兩冊合訂本,發行量超過四十萬本,並於包含台灣在內超過二十九個國家翻譯出版。

 

© 作者提供

6.龐維德Frédéric Laplanche
● 人文社科

巴黎政治學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與東方語文學院(INALCO)畢業後進入法國外交部工作,曾擔任歐盟駐台灣辦事處代表、法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等職。2020年暫別外交職務移居台灣,展開一段自由研究、學習的旅程。

 

© HermanceTriay

7.香塔勒‧托瑪Chantal Thomas
● 人文社科

法蘭西學院院士,法國知名作家、史學家、「費米娜文學獎」(prix Femina)評審委員、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其關於薩德、卡薩諾瓦、瑪麗•安托奈特及十八世紀自由精神的學術研究最為知名,經常受邀於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講學。她曾在羅蘭•巴特指導下撰寫博士論文,深受恩師影響,其各類著作跨越史學、哲學及社會學的界線,文字風格含蓄典雅,細膩筆觸襯托詩性韻味,處處顯露睿智思辨。作品涵蓋廣泛,從散文、小說到劇本,每回出版新著即成文壇話題。小說《再見吾后》(Les Adieux à la reine)以宮廷朗讀官第一人稱視角出發,凝望法國末代王后瑪麗•安托奈特,以其嫻熟運用史實掌故及深刻描寫心理情感的書寫藝術,一舉榮獲法國重要文學獎項「費米娜文學獎」,後改編為電影《情慾凡爾賽》於全球上映。

 

© Samuel Kirszenbaum

8.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tre
● 小說家

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作家、編劇,2013年龔古爾文學獎得主。

勒梅特迄今的小說作品備受各界讚賞,譽為犯罪小說大師,曾經榮獲2006年干邑處女作小說獎、2009年最佳法語推理小說獎,以及2010年Le Point週刊歐洲犯罪小說獎。《籠子裡的愛麗絲》是他第一部翻譯成英語的作品,贏得了2013年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CWA)國際匕首獎。同年11月,皮耶‧勒梅特以描寫一次大戰的作品《天上再見》,榮獲龔古爾文學獎.暢銷突破兩百萬本。之後英譯版本也摘下國際匕首獎。並以《籠子裡的愛麗絲》三部曲完結篇《凡人的犧牲》勇奪第三座國際匕首獎。膾炙人口的「卡繆探長」三部曲:《籠子裡的愛麗絲》《魔鬼的手稿》《凡人的犧牲》在日本造成轟動,連續三年蟬聯「週刊文春」年度十大推理小說第一位。《籠子裡的愛麗絲》更創下日本推理史上首見年度推理選書六冠王的輝煌紀錄。 

2013年獲得龔固爾文學獎的《天上再見》三部曲之完結篇《殤鏡》(Miroir de nos peines)由時報出版,將在2022書展與大家見面。

 

© Julien Falsimagne

9.艾力克.菲耶(Eric FAYE
● 小說家

法國作家、評論家,曾任路透社駐巴黎國際新聞記者。2010年以《長崎》獲得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這部小說隨即被譯為20餘種語言,中文版則由衛城出版。菲耶的作品主要由法國知名出版社Seuil、José Corti與Stock等發行。從199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之後,至今已有散文、遊記、評論及小說等作品三十餘部,包括《我是守燈塔的人》(雙叟文學獎)、《雨海上的郵輪》(法蘭絲瓦‧伽利瑪聯合國文教組織獎)、《我的未來灰燼》、《一段沒有你的人生》、《我的夜車》、《可憐蟲工會》、《不留痕跡的男人》(弗朗索瓦‧畢耶度獎),等等。在臺灣已出版的作品有《長崎》、《三境邊界秘話》、《巴黎》與《日人之蝕》(以上皆由衛城出版)。

 

© Julien Falsimagne

10.夏綠蒂.勒梅爾(Charlotte Lemaire)
● 繪本作家

目前住在普瓦捷,平時寫作、繪畫和投入圖畫書的創作以外,亦從事於媒體和兒童劇院的工作。「探索未知」是她作品中不停出現的主題。而她也喜歡塑造堅決果斷的角色,讓這些角色在故事裡,完成在真實世界中所不敢嘗試的事物。

 

© Etienne Perrin

11.弗羅希安.皮傑(Florian Pigé)
● 繪本作家

2010年進入了法國里昂的埃米爾.柯爾藝術學院(École Émile-Cohl)學習,開始進行創作與設計。對於音樂、電影和潮流特別感興趣。在創作童話時,產生了對兒童文學的熱情,特別欣賞故事中歷史的建構及插圖。在創作中,他注重媒材的使用、形式的簡化,也特別注意賦予圖像特殊性的細節。2020年,以個人創作繪本《夏日泡泡》榮獲法國蘭德諾兒童文學獎(Landerneau Album Jeunesse)。




© 作者提供

12.葛利歐Joël Guerriau
● 繪本作家

現任法國參議員。生平熱愛文學,公餘之暇寫作不綴,創作青少與兒童故事。最著名的作品為《女巫費姬的秘密》(Le terrible secret de Fergie),譯成多種語言出版,並改編成戲劇演出。並有續作《女巫費姬與人形茄》(Fergie et la Mandragore)。繪本《聖誕老公公的鑰匙之謎》(L'énigme de la clef du père Noël)、《聖誕老公公的馴鹿不見啦!》(La mystérieuse disparition des rennes du père Noël)等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