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北國際書展 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獎公布】 圖像小說、香港議題呈現劃時代意義
.jpg)
2021第29屆台北國際書展,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將於明年1月26日至31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開,為展現台灣出版原創力,於12月15日公布「2021第14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名單及「2021第17屆金蝶獎_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銀、銅獎得主,今年度13位得主橫跨兩岸三地,尤其圖像小說及香港議題創作更是大放異彩,為台灣出版的豐富多元再立新指標。
「2021第14屆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名單:
- 「小說獎」首獎:
 
PAM PAM LIU《瘋人院之旅》(慢工文化)
黃春明《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聯合文學)
郭強生《尋琴者》(木馬文化)
- 「非小說獎」首獎:
 
陳沛珛《暫時先這樣》(大辣出版)
韓麗珠《黑日》(衛城出版)
蘇曉康《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印刻文學)
- 「兒童及青少年獎」首獎:
 
邱承宗《翠鳥》(親子天下)
林廉恩《HOME》(也是文創)
游珮芸、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1愛讀冊的少年、來自清水的孩子2綠島
十年》(慢工文化)
- 「編輯獎」首獎:
 
李雪莉《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左
岸文化)
「2021第17屆金蝶獎_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銀銅獎名單:
- 金獎 夏宇、洪伊奇《脊椎之軸》(不在場工作室)
 - 銀獎 郭一樵《剪花活:剪紙合作社-台灣剪紙的實驗田野》(吳耿禎)
 - 銅獎 陳冠儒《百代之過客》(飛柏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圖左:小說獎得主合影。(右起)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小說獎評審代表冬陽、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黃春明、郭強生,以及PAM PAM LIU。
圖右:非小說獎得主合影。(右起)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得主陳沛珛、非小說獎評審代表李明璁,以及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
議題與時俱進 圖像文學大放異彩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徵件分為「小說獎」、「非小說獎」、「兒童及青少年獎」、「編輯獎」,限自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首次於台灣出版之中文創作。今年度總報名件數達718件,較去年650件大幅成長,競爭相對激烈。報名計有「小說獎」85件、「非小說獎」353件、「兒童及青少年獎」200件,「編輯獎」有49位編輯報名角逐,經過兩階段評選出10本入圍書籍、5名編輯,決審再選出首獎得主3名及編輯獎首獎1名。
邁入第14屆的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呈現出台灣出版與時代的脈動,今年圖像小說大放異彩,不但首次同時於「小說獎」、「非小說獎」拔得頭籌,成為書展的大亮點,同時,香港反送中議題,也從「非小說獎」的首獎,一路延燒到「編輯獎」的得主,反應時事趨勢並回應閱讀世界的變化。
書展大獎評審團表示,今年「小說獎」首獎橫跨老中青,包括86歲國寶級作家黃春明《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鄉土文學再現、小說家郭強生《尋琴者》結合音樂題材和洞燭心靈的巔峰之作,漫畫家PAM PAM LIU《瘋人院之旅》另類以圖像書寫長篇小說,更創下小說獎首例;「非小說獎」首獎則橫跨中港台,中國作家蘇曉康《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精彩爬梳中國30年來猶如「鬼推磨」般崛起;香港作家韓麗珠《黑日》用日記文體真實記錄下香港人民抗爭的日常點滴;台灣陳沛珛《暫時先這樣》則用圖像細膩體現九種台北女生的日常,成為首位摘下非小說獎桂冠的插畫家。
 
圖說:國寶級作家黃春明首次拿下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
在「兒童及青少年獎」部分,今年首獎題材廣泛兼具深度與藝術性。生態畫家邱承宗突破自我,《翠鳥》以攝影結合繪本的超現實畫風,帶領讀者一起關心生態保育;插畫家林廉恩《HOME》展現高超的廢紙拼貼技巧,形塑「家」的城市風貌;向來沈重的歷史議題,《來自清水的孩子1、2》在作家游珮芸、周見信合作下,讓年輕世代也可藉由傳記漫畫理解白色恐怖的始末。近年香港議題發酵,「編輯獎」得主李雪莉能在選題上快速回應時代需求,充分展現成熟編輯整合力,獲獎實至名歸!
小說獎老中青同台競技 圖像小說首度拔頭籌
綜觀今年小說類得獎的三本作品,PAM PAM LIU《瘋人院之旅》、黃春明《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及郭強生《尋琴者》,老中青同台競技競爭激烈,評審起來也格外天人交戰。
 
圖左:PAM PAM LIU(右)和陳沛珛首次以圖像創作於小說獎、非小說獎拿下首獎。
圖右: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和金蝶獎公布首獎作品。
漫畫家PAM PAM LIU的第一部長篇圖像小說《瘋人院之旅》,是今年書展大獎的小說獎最大突破亮點之一。評審團認為,能夠想像一本圖像小說入圍曼布克獎,並得到《紐約時報》、《衛報》的年度好書獎嗎?那是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的《薩賓娜之死》於2018年創下的佳績。在華文世界,圖像文學仍是塊未經耕耘的處女地在華文世界,自圖像小說還是塊未經耕耘的處女地,《瘋人院之旅》是令人驚喜的秀異之作。它的出線,不管在文類上,或議題上,都非常具有時代意義。
儘管是30年的腹稿清倉,小說家黃春明《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描寫底層人物的哀傷與喜樂,對於人情事故的精彩度,令評審十分驚艷。評審團指出,小說家經年累月打磨而成的基本功:對時代情境的精準塑造、外在環境細節的傳神描寫、符合角色身分地位的聲口腔調,形成複調多重奏,人物活靈活現浮出紙面,最後一項尤其是黃春明的獨門絶技。即使在86高齡、歷經罹癌多次化療,創作不輟的黃春明,依舊擁有小說家銳利之眼、滾燙之心。
《尋琴者》是小說家郭強生第一次嘗試音樂題材的小說,他不只寫同志內在的孤寂,也把音樂元素帶入,藉由台灣難得一見的音樂題材和洞燭心靈深淵的描寫,帶領讀者的,不只是藝術的浸潤與內省、情感的贖償,也直面衰老進行式的真實處境,以及曾經蹉跎的青春倖存的踟躕窘況。全書滿布拘謹的震顫、優雅的傷毀,外在敍事卻如時光沉積塊疊平淡低調,小品兼具靈性,堪稱是台灣這幾年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
 
 
圖左:兒童及青少年獎得主合影。(右起)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得主游珮芸及周見信、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得主邱承宗、得主林廉恩,以及兒少獎評審代表賴嘉綾。
圖右:編輯獎首獎得主李雪莉(左起),與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評審代表陳雨航合影。
非小說獎議題多元 桂冠橫跨中港台
「非小說獎」向來最能反映時事趨勢,今年入圍作品題材多元,涵蓋圖像、類百科、次文化、家庭、教育、繭居族或封閉遲緩的特殊議題,首獎得主更橫跨中港台:蘇曉康《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韓麗珠《黑日》、陳沛珛《暫時先這樣》。其中《暫時先這樣》更是以圖像小說之姿,首度摘下非小說獎首獎。
插畫家陳沛珛首部個人圖像小說《暫時先這樣》,無異是非小說獎的大黑馬,深獲評審們青睞。評審團指出,這本圖像小說傑作,細膩體現了台灣日常的生活共感。冷暖兼有的敍述節奏,精準的分鏡,搭配個人色彩強烈的畫風,讓故事呈現了一種「即使寫成小說或拍出影片,都很難像這本書所呈現得如此恰到好處」——這般飽滿的程度。
中國作家蘇曉康《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爬梳了中國這30年如何從被忽略的國度,成為世界最害怕的魅影。蘇曉康以一個記者出身練就的洞察能力,加上文學作家的寫作功力,分析了30年來中國模式的真實面目。以「鬼推磨」為名,隱含「有錢能使鬼推磨」民間諺語,暗喻中國「凡事以錢為中心」影響全世界的真相。用「魔幻」兩字,或許是因為它帶著歷史的幽魂再度成為世界的強權,不僅是從帝制轉生,也是將封建裡的奴性復活。
今年非小說獎有關香港書寫的作品相當多。對生活在這個劇烈崩壞的動亂城市,必須保衛自由香港,已不只是多數香港人或台灣人,打從內心的沈痛呼喊。韓麗珠《黑日》以日記文體真實記錄下人民抗爭的日常點滴,手足與共的感同深受。全書充滿獨特觀點的人文洞察,溫柔照料每一個遭逢荒謬處境的不安身心。每一頁也都不斷地辨證關於香港的崩解與香港人的重生。
兒少獎原創力強 創作更臻藝術性
邁入第三屆的兒童及青少年獎,考量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知識需求,入圍作品題材多元兼具知識性,更納入盲人、死亡等特殊議題。評審團普遍認為今年繪本表現大幅提升,三部首獎作品,邱承宗《翠鳥》、林廉恩《HOME》、游珮芸和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表現成熟創新兼具藝術性,也為讀者提供有深度和樂趣的閱讀經驗。
生態畫家邱承宗的《翠鳥》,以孩子的口吻和視角,用繪本分鏡的架構,為讀者捕抓平常肉眼不易看到的停格瞬間,帶領讀者認識翠鳥和周遭生態。評審團認為,除了作者細膩精緻的畫功,本書插畫以簡代繁,以局部代替全部,適度留白,藝術性更高。尤其邱承宗還結合攝影技巧,超現實的創作概念,讓每頁畫面元素即使分開也宛如真實。圖文配置結構完整,卻又恰到好處,完全擺脫圖鑑式畫法,衍然已是邱承宗超越自我的巔峰之作。
《HOME》是插畫家林廉恩以廢紙拼貼出每人對「家」的想像。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林廉恩,運用驚人的巧思,將信手拈來的包裝紙、廣告紙、廢棄紙,拼畫出挨家挨戶的驚人面貌。評審團尤其驚訝於林廉恩那不可思議的拼貼技巧,她必須將每塊不同粗細、顏色的廢紙,透過分類,加諸個人美感拚畫而成,藉以引導讀者的想像。雖然文字不多,卻是一本適合大小讀者一讀再讀的書。
作家游珮芸和周見信合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是以傳記漫畫呈現白色恐怖時間受難者蔡焜霖,從1930年出生到1960年代的生命故事。議題雖沈重,文圖敍事卻很流暢,加上周見信在書中的人物形象、服裝、歷史建物等繪圖表現,游珮芸來自真人採訪口述歷史和歷史資料的蒐集考據,以台文、日文的對白設計,再現戰後台灣語言轉換的情境,讀起來格外有味道,是一本以漫畫幫助年輕世代理解台灣歷史的創新佳作。
編輯獎回應時事 李雪莉實至名歸
今年「編輯獎」得獎作品,由李雪莉以《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獲得。評審團一致認為,因應香港時事的發酵,李雪莉能在選題上及時回應時代巨大的變動事件,無異是今年編輯大獎的最後得主。
評審團指出,不管是政經重大議題,或是文化趨勢走向,編輯首要課題都在回應閱讀世界的變化。因此今年入圍作品,不僅有晨星出版及編輯人胡文青以系列叢書長期整理出版的台灣歷史和地理文化、莊瑞琳以「文藝批評和論述表現」出版的「春山文藝」,以及胡淑雯的《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編輯人長期關注的知識繪本,如蔡忠琦《鳳梨從哪裡來?》、《蛤蜊從哪裡來?》、《豆腐從哪裡來?》等系列,增添了知識學習的趣味,也為兒童讀者提供優質的閱讀選擇。
評審團進一步指出,有時效性的議題,可以考驗編輯。香港是一件重要事件,李雪莉能在選題上快速回應這時代的需求,動員記者、專家、攝影師、插畫家,繁複的人力調度,以及借此所產生的豐富文本要素,皆處理得如此清晰、周全、深刻,充分展現成熟的編輯整合力。《烈火黑潮》結構面向完整,在宏觀政經視野和個人生命體驗之間,在事件現場與歷史縱深之間,在新聞報導與評論分析之間,在文字敍述與圖片呈現之間,都取得極好的平衡。不僅為歷史事件作出及時的見證,也為讀者留存理解時代的重要文本,獲獎實至名歸。
 
 
圖左:金蝶獎得主合影。(左起)銅獎陳冠儒、銀獎郭一樵、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陳瑩芳、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訓民,以及評審代表許和捷。
圖右:2021金蝶獎公布金、銀、銅獎得獎作品。
金蝶獎 金銀銅獎出爐
2021年邁入第17屆的「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今年決審選出最後13強。並由夏宇、洪伊奇《脊椎之軸》、郭一樵《剪花活:剪紙合作社-台灣剪紙的實驗田野》、陳冠儒《百代之過客》,奪下今年的金、銀、銅三獎。
「金蝶獎」是國內表揚書籍設計最重要的獎項。參賽作品以自2019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初版或改版重新設計的書籍出版品為主,總計有360件報名,入圍「2021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13本作品,都將送至德國萊比錫書展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est Book Desig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設計大賽,持續為台灣爭光。
針對今年金銀銅三獎,評審團指出,得獎作品多能掌握當代藝術精神,從概念到執行,貫徹整個編輯觀念,不走過度設計,這也是近來國際的趨勢。金銀銅獎都有一個共通特質,在於專注對藝術上追求的極致,《脊椎之軸》尤其達到極致。
金獎《脊椎之軸》以鉛打方式呈現個人文字的樣貌和型式,作者選擇將內化十年的文字,以物理撞擊的方式呈現出來,讓人透過觸摸,就可感受到詩人想訴說的情緒。在創意概念、平面設計、製作完整度上,都做了最完整的體現。
銀獎《剪花活》,以剪紙創作為基礎形式,自2016年起進行長達4年的創作交流,試圖建立屬於台灣剪紙的實驗田野。計畫發起人吳耿禎本身就是一位剪紙藝術家。本書以在地題材反映台灣傳統記憶,從選紙、編排、設計、版型到封面,採用台灣早期老剪紙的印刷字體,呈現一種朦朧的古樸感,而書封故意做一個簡單小紙標,和台灣剪紙藝術極為契合,成功連結內文和圖,看得出連細節都很講究。評審團指出《剪花活》具商業價值,還能兼顧設計上的細緻度,在有限條件下發揮到極致,同樣不容易。
銅獎《百代之過客》則是以工筆神獸描繪二十四節氣,簡單黑白圖文交疊,不同紙質的交互運用,極盡巧思。《百代之過客》,雖然沒有花太多力氣在裝幀上加工,卻懂得運用媒材,利用描圖紙、模造紙的交互應用,在視覺上創新,是一本在創意、製作概念上非常完整的一本書。
書展大獎金蝶獎 書展大賞館同享榮耀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頒獎典禮將於2021年1月26日書展開幕式舉行。2021台北國際書展1月26日到1月31日,世貿一館「書展大賞館」也將呈現書展大獎及金蝶獎作品,聚集台灣年度最優質的原創作品及美麗書籍設計創作,展期更將舉辨書展大獎系列講座,邀請獎項得主到現場與民眾分享創作過程的秘辛。
為了推廣好書,台北國際書展持續與誠品書店攜手合作,於全台北、中、南舉行台灣年度華文最優質的好書「書展大獎」及設計最美的書「金蝶獎」展示,活動期間自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於誠品信義店、中山地下街R79、台中中友店、高雄悅誠店等4大店同步展售。同時,透過「城市在閱讀」的串聯活動將於北北基圖書館及高雄市立圖書館展開一波波書展及活動推廣,邀請全民一起「樂讀好時光」。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名單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
| 
 編號  | 
 作者  | 
 書名  | 
 出版社  | 
 獎項  | 
| 
 1  | 
 PAM PAM LIU  | 
 瘋人院之旅  |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首獎  | 
| 
 2  | 
 郭強生  | 
 尋琴者  |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首獎  | 
| 
 3  | 
 黃春明  | 
 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  |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首獎  | 
| 
 4  | 
 王文興  | 
 新舊十二文  | 
 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 
 入圍  | 
| 
 5  | 
 沈信宏  | 
 歡迎來我家  |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6  | 
 林新惠  | 
 瑕疵人型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7  | 
 陳思宏  | 
 鬼地方  | 
 鏡文學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8  | 
 許順鏜  | 
 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  | 
 蓋亞文化有限公司  | 
 入圍  | 
| 
 9  | 
 薛西斯  | 
 K.I.N.G.:天災對策室  | 
 獨步文化  | 
 入圍  | 
| 
 10  | 
 謝曉虹  | 
 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
| 
 編號  | 
 作者  | 
 書名  | 
 出版社  | 
 獎項  | 
| 
 1  | 
 陳沛珛  | 
 暫時先這樣  | 
 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首獎  | 
| 
 2  | 
 韓麗珠  | 
 黑日  | 
 衛城出版/遠足文化  | 
 首獎  | 
| 
 3  | 
 蘇曉康  | 
 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首獎  | 
| 
 4  | 
 阿尼默  | 
 小輓:阿尼默漫畫集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5  | 
 倪瑞宏  | 
 仙女日常奇緣: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6  | 
 許慧貞  | 
 最後抱他的人  |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入圍  | 
| 
 7  | 
 游旨价  | 
 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  | 
 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 
 入圍  | 
| 
 8  | 
 煮雪的人  | 
 掙扎的貝類 Struggling Shellfish  | 
 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入圍  | 
| 
 9  | 
 廖 瞇  |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10  | 
 撒古流‧巴瓦瓦隆  | 
 山芋頭:部落教室-II  |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獎』
| 
 編號  | 
 作者/繪者  | 
 書名  | 
 出版社  | 
 獎項  | 
| 
 1  | 
 邱承宗  | 
 翠鳥  | 
 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 
 首獎  | 
| 
 2  | 
 林廉恩  | 
 HOME  | 
 也是文創有限公司/巴巴文化  | 
 首獎  | 
| 
 3  | 
 游珮芸、周見信  | 
 來自清水的孩子1愛讀冊的少年、來自清水的孩子2綠島十年  |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首獎  | 
| 
 4  |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陳瑞秋  | 
 陪媽媽兜風  | 
 小兵出版社有限公司  | 
 入圍  | 
| 
 5  | 
 李光福、詹迪薾  | 
 我的爸爸看不見  |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6  | 
 何華仁  | 
 風中有鷹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 
 7  | 
 黃健琪、吳子平  | 
 超級工程MIT 01 穿越雪山隧道  |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入圍  | 
| 
 8  | 
 劉旭恭  | 
 小老鼠的夢想  | 
 水滴文化/城邦文化  | 
 入圍  | 
| 
 9  | 
 劉思源、林小杯  | 
 騎著恐龍去圖書館  | 
 步步出版/遠足文化  | 
 入圍  | 
| 
 10  | 
 劉伯樂  | 
 哈囉!你好!:濕地裡的野鳥新樂園  | 
 步步出版/遠足文化  | 
 入圍  | 
202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獎』
| 
 編號  | 
 編輯  | 
 書名  | 
 出版社  | 
 獎項  | 
| 
 1  | 
 李雪莉  | 
 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 
 首獎  | 
| 
 2  | 
 胡文青  | 
 太魯閣族神話與傳說/觀光小鎮漫遊趣/福爾摩沙地形誌/圖解台灣廟會文化事典/布農族四社神話與傳說  |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 
 入圍  | 
| 
 3  | 
 胡淑雯  |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套書  | 
 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 
 入圍  | 
| 
 4  | 
 莊瑞琳  | 
 春山文藝創刊號/春山文藝賴香吟專輯  | 
 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 
 入圍  | 
| 
 5  | 
 蔡忠琦  | 
 安心國小2/鳳梨從哪裡來?/蛤蜊從哪裡來?/豆腐從哪裡來?/偷蛋龍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入圍  | 
2021金蝶獎_台灣出版設計大獎 得獎名單
| 
 編號  | 
 封面設計者  | 
 內頁設計者  | 
 書籍名稱  | 
 出版單位全銜  | 
 項目  | 
| 
 1  | 
 夏宇、洪伊奇  | 
 夏宇、洪伊奇  | 
 脊椎之軸  | 
 不在場工作室  | 
 金獎  | 
| 
 2 
  | 
 郭一樵  | 
 
  | 
 剪花活:剪紙合作社-台灣剪紙的實驗田野  | 
 吳耿禎  | 
 銀獎  | 
| 
 3  | 
 陳冠儒  | 
 陳冠儒  | 
 百代之過客  | 
 飛柏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 
 銅獎  | 
| 
 4  | 
 吳睿哲、張家榕  | 
 張家榕  | 
 無蜜的蜂群  | 
 啟明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榮譽獎  | 
| 
 5  | 
 李致聞  | 
 
  | 
 全球城市玩色計劃台北站  | 
 滴鴞實業有限公司  | 
 榮譽獎  | 
| 
 6  | 
 林育鋒、徐至宏  | 
 
  | 
 大海的一天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榮譽獎  | 
| 
 7  | 
 葉忠宜  | 
 賴婉靖  | 
 在地 real local:北投・天母  | 
 編集者新聞社股份有限公司  | 
 榮譽獎  | 
| 
 8  | 
 葉馨文  | 
 葉馨文  | 
 藍色潮間帶 DEEPER BLUE  | 
 葉馨文  | 
 榮譽獎  | 
| 
 9  | 
 劉銘維  | 
 劉銘維  | 
 吳耿禎-篝火合歌  | 
 尊彩藝術中心  | 
 榮譽獎  | 
| 
 10  | 
 劉銘維(和設計)  | 
 
  | 
 小說: 雙城計畫  | 
 臺北市立美術館  | 
 榮譽獎  | 
| 
 11  | 
 蕭羊希  | 
 吳怡葶、蕭羊希  | 
 夜長夢多  | 
 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榮譽獎  | 
| 
 12  | 
 霧室 彭禹瑞、黃瑞怡  | 
 彭禹瑞、黃瑞怡  | 
 烏龜與假音  | 
 朋 丁 pon ding  | 
 榮譽獎  | 
| 
 13  | 
 霧室 彭禹瑞、黃瑞怡  | 
 彭禹瑞、黃瑞怡  | 
 聽聞頌缽:一心敲缽 一心諦聽  | 
 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 
 榮譽獎  |